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 365在线的玩法技巧 > 新闻动态 >
#高仙芝,是#唐朝 历史上的名将。
当代有人提到这样的观念,认为唐朝的衰败是因为唐朝喜欢重用胡将。但其实我个人对这个说法非常不认同:因为造唐朝反的安禄山,身上的军阀属性要比胡将更大一些。而且,胡将如果利用好了,也是可以发挥军队战斗力的。实际上不光唐朝,很多其他朝代也用过胡将:比如宋朝军队里有沙陀将领,明朝军队里也有蒙古将领。这些将领对于当时的防务,其实也是发挥积极意义的。
图片
但如果统治者自身出现问题,那掌握造反实力的,不论是不是胡人,怕是都会造反——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,参与武装叛乱的司马家王爷,都不是胡人吧?不也没耽误造反?
#高仙芝 是#高句丽 人,也算是唐朝的胡将。并且高仙芝扬名立万是在西域。高仙芝还和阿拉伯人打过仗,可谓履历奇特——当然说起阿拉伯,小编其实打算写一写阿拉伯历史的,但是考虑读者太少,觉得还是算了吧!
而高仙芝是被一个太监害死的,而这个太监也在很大程度上,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进程。
这个太监就是#边令诚。
1、边令诚的来历
边令诚和寻常的太监差不多,都是在很小的时候进宫做的太监。并且因为综合因素,得以被皇帝信赖。
图片
最近这些年在互联网上,很多自媒体博主喜欢美化太监,声称太监都是为国为民的真英雄。其实为了贬低朝廷文官而捧太监,这思想是很不成熟的。
我是一个文史作者,但我业余时间也看《平行宇宙》、《超弦论》这些书。所以我信仰历史,也信仰科学。
从科学/心理学视角来说,太监这样的群体,大概率都是内心扭曲的群体,并且人格存在缺陷的概率很大。而这样的一群人,可能真的有什么好心思?个人觉得大概率是没有的。
但不可否认,太监对于皇帝确实是最为依靠的:因为太监的权势来源,地位跃迁,完完全全需要依附于皇权。
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很多皇帝愿意信赖太监的原因之一:毕竟,富贵人家的子弟肯定不会当太监。而穷人家出身的子弟想要混好,就得办好皇帝的差事。
一切,也都是利益驱动。
边令诚算是这样的典型。
2、边令诚害死名将
边令诚是唐玄宗时代太监。玄宗天子崇尚武功,唐人有《兵车行》来描述唐玄宗的对外战争(当然个人在文学方面倒也非常喜爱唐朝的边塞诗歌)。
从政权建设角度来说,武装力量的掌握很重要。唐玄宗对前线唐兵其实并不放心,所以唐玄宗经常派遣太监到前线监督武将。而太监少不得开始权力寻租,给自己捞好处。边令诚就非常热衷这样的行为。
唐玄宗在位后期,安禄山发动叛乱。安禄山大军很快就攻下洛阳,准备继续进犯长安。等到安禄山大军到了洛阳的时候,唐玄宗才确信:#安禄山 造反了。
图片
唐玄宗于是安排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带唐兵迎战安禄山的叛军。而高仙芝和封常清根据战争情况,认为潼关易守难攻,并且安禄山大军从河北出发,一路远征,到了潼关必然会出现士气低迷、粮饷后继无力的局面。所以高仙芝认为,只要守住#潼关 就能熬死安禄山。
实际上当时安禄山也非常忐忑这一情况。
也就是说,安史之乱本来可以压缩成小规模叛乱而收场。
但是就在安禄山忐忑,感到骑虎难下的时候,奇迹发生了!
当时唐玄宗派边令诚监督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军队。边令诚的乱指挥被封常清和高仙芝拒绝。丢了面子的边令诚当然不知道啥叫大局观,而是愤慨这俩军官居然敢对自己不敬。
于是边令诚返回长安诬告高仙芝和封常清,声称这俩将领有谋反的意思。
而陷入惶恐的唐玄宗很担心会有其他武将选择造反甚至袭击京城。所以对边令诚的污蔑全盘采纳。于是唐玄宗颁布圣旨,命令边令诚带着旨意处决高仙芝和封常清。
可叹两位唐朝名将,就这么被一个太监给害死了!
3、边令诚对唐朝的祸害
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死,也给唐朝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。
比如之后唐玄宗派去潼关抵挡安禄山叛军的哥舒翰,在和安禄山交战的过程中,唯恐自己会像高仙芝那样死的不明不白,所以最终哥舒翰选择投降安禄山。唐兵的士气也因此受到很大动摇。
安禄山大军击破长安的时候,边令诚一度打算投靠安禄山,打算给自己换个主子。但安禄山似乎不大喜欢边令诚。所以边令诚又打算逃回唐朝那边。边令诚不知道,自己在安禄山这边的日子里,唐廷内部又出事儿了。
因为长安城破以后,唐玄宗带着文武百官出逃。在出逃路上,群臣发生分歧:太子李亨带着部分大臣在灵武登基,建立肃宗朝廷,并号令天下兵马讨伐安禄山。逃到巴蜀的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好默认李亨的皇帝身份。
边令诚逃回唐廷那会儿,皇帝已经换成了李亨。李亨认为边令诚杀高仙芝把唐朝坑惨了,而且还投靠安禄山,所以直接让人处决了边令诚。
就这样,边令诚死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下一篇:没有了